新闻中心 长城体检中心

欢迎光临长城体检中心!

0311-85115888

  网站首页 > 新闻中心

比起在家运动,你可能更喜欢开阔的户外。尤其在疫情期间,户外通风良好,似乎并不利于病毒的传播。


但近日一项国际联合研究发现,新冠病毒在户外传播力反而更强,运动时应保持更远的社交距离。


微信图片_20200416143105.gif


新冠病毒在户外传播力惊人


近日,发表于比利时《佛兰芒报》题为《步行、跑步和骑自行车:社交距离2.0版》的研究论文认为,新冠病毒在户外的传播能力远超过人们的预想,户外运动时应保持更远的社交距离。


伯特·布洛肯分析指出,新冠病毒在室内环境中的飞行距离有限,因此在室内不活动的情况下,保持6英尺(约1.8米)距离十分有效。


如果新冠病毒携带者在户外运动时大口呼吸,甚至咳嗽或打喷嚏,那么紧随其后的人一旦没有配备恰当的防护措施,就很容易被前方跑者传播出的飞沫“击中”。


也就是说,当前面的人打喷嚏或者咳嗽后,飞沫会暂时悬浮在空中,如果你跟在后面跑步,很可能冲到还未落地的飞沫中去。


根据模拟测试的数据,研究小组建议:


  • 在户外行走的人应至少保持4米(13英尺)的距离;


  • 跑步者和自行车骑行者应至少保持10米(33英尺)的距离;


  • 快速骑行者间应至少保持20米(66英尺)的距离。


研究者还强调,即使保持了这些“有效安全距离”,也要避免直直地跟在人后面,要岔开左右距离。


新冠病毒飞沫可飞行8米


据《今日美国》报道,虽然社交距离措施鼓励人们要么隔离家里,要么在需要外出的时候保持安全距离,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,正确的安全距离实际上应该是27英尺(约合8.23米)。


微信图片_20200416143131.jpg


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莉迪亚·布鲁迪(Lydia Bourouriba)博士发现,人们呼出的气体(包括咳嗽、打喷嚏)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,可产生长达8.2米的气态云。这类气态云中会携带不同大小的液滴,从而传播病毒。


这项发表于《美国医学会杂志》的研究报告中指出,目前采取的社交疏远措施是基于上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防止疾病传播模式。


20世纪30年代研究结核病传播的威廉·威尔斯将飞沫分为大小两类,当大的液滴快速沉降时,小的液滴(也被称为气溶胶)会蒸发并形成由原始液滴干燥物质构成的残余微粒。根据某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大液滴还是小液滴传播,来制定感染控制策略。


正是基于这种液滴大小的分类系统,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出了至少6英尺(1.8米)的社交距离建议。布鲁迪博士表示,这种建议可能导致了新冠病毒在国际上迅速传播。


一份“户外防护攻略”


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散去,但人们想要户外运动的心却已经蠢蠢欲动了。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市民户外活动指引”,就户外运动给出了一些防护提示。


在此基础上,专家给出了更详细的建议和注意事项。


环境

人少开阔、空气流通


户外运动时,一定要避免扎堆,尽量不要去公共运动场馆内;可选择人群较少的地方,比如江边、海边、森林公园等空气流通的地方;最好避免小区遛弯,通常居民会比较多,街边慢跑也不可取。


如果在公园、广场等开放性场所活动时,仍应配合相关部门的防控措施。对于疫情严重地区,建议大家在家里做一些简单锻炼。


时间

早十晚四、避免夜跑


这个季节天气多变,并不是每天都适合户外运动。尽量在天空晴朗、万里无云时外出运动,如遇到雾霾、阴雨等天气,建议不要出门。


由于早晚温差大,最好避免太早出门,尤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的老人,可以在上午九十点钟后,下午四五点钟太阳落山前,外出活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;夜晚温度降低,且空气质量较白天差,晚上八九点后要避免夜跑等运动。


项目

有氧为主,控制强度


疫情期间,公众应该单独活动,避免进行群体性的体育项目,如广场舞、打篮球、踢足球等,也不要去露天浴场、泳池,避免交叉感染。更不建议攀岩、马拉松、划船等极限运动和强度较大的项目,尤其从没有这方面运动经验的人群,一定不要冒险。


普通人群建议以有氧运动为主,适当进行一定强度的锻炼,比如慢跑、打太极、瑜伽、登山、骑自行车等。降低跑步强度,以慢跑为主,同时控制运动时间,不要超过1个小时,稍稍出汗即可。


不要做大强度、长时间、对抗性训练,否则容易疲劳或造成肌肉损伤,降低身体免疫力。



1587018840850119.jpg

长城体检中心